首页 -> IT文摘 -> IT技术 -> 正文
要WiFi还是要星空?

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网站日前发布的文件显示,中国常驻联合国(维也纳)代表团2021年12月初向联合国秘书长提交普通照会表示,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发射的“星链”卫星今年两次接近中国空间站,对空间站里的航天员生命健康构成危险。中国空间站针对美国卫星两次实施“紧急避碰”,规避了碰撞风险。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2021年12月28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应询证实,2021年7月和10月,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发射的星链卫星先后两次接近中国空间站。在此期间,中国航天员正在空间站内执行任务。出于安全考虑,中国空间站采取了紧急避碰措施。
  中方敦促美方要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赵立坚说,1967年《外空条约》是公认的当前外空领域国际法基石。为履行条约义务,维护航天员生命安全,中国政府于2021年12月3日通过中国常驻维也纳代表团向联合国秘书长通报了上述危险情况和中方采取的措施,并请秘书长周知各缔约国。
  赵立坚说,美国口口声声宣称所谓“负责任外空行为”概念,自己却无视外空国际条约义务,对航天员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这是典型的双重标准。美方应该尊重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外空国际体系,立即采取措施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采取负责任的态度维护在轨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和空间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
  “spaceX对卫星做降轨操作,很可能是在进行技术测试。”有关专家表示,这家美国企业在对卫星做降轨操作前,至少应提前告知可能会受影响的各国航天器的管理机构,以便双方及时协调、各自规避风险。
  星链卫星与中国空间站的危险相遇
  2015年1月,美国SpaceX公司首席执行官马斯克提出“星链”(StarLink)计划,拟于2019年至2024年间发射12000颗卫星到近地轨道,构建一个巨型三层卫星网络。据马斯克透露,该项目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提供低成本的互联网连接服务。据央视新闻网2021年11月报道,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自2018年启动“星链”互联网通信卫星发射计划以来,已累计发射1844颗“星链”卫星。
  三层卫星网络分别位于距离地面340千米、550千米和1150千米的轨道上,最终使所有卫星联成一个巨大“星座”,提供覆盖整个地球(包括南北极)的全天候、高速率、低成本的卫星互联网服务。
  据悉,“星链”卫星原计划轨道高度距地面1110公里到1325公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向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申请,将“星链”卫星部署轨道调低至距地面540到570公里高度,称可因此减少宽带信号延迟。
  2022年1月1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空间站已经在距离地球400多公里的近地轨道上旅行八个多月的时间了,绕地球旋转了3800多圈。
  “星链和中国空间站,都处在LEO轨道(近地球轨道),概率上也存在狭路相逢。”相关专家指出,虽然LEO轨道存在几百公里的高度差,但“车道”一旦有偏移,就会有相撞的风险。
  2021年7月差点和中国空间站相撞的星链-1095卫星正常高度是555千米,在中国空间站组建后机动变轨至382千米。2021年10月21日,星链-2305卫星再次与中国空间站发生近距离接近事件。
  “spaceX对卫星做降轨操作,很可能是在进行技术测试。”在一些专家看来,这家美国企业在对卫星做降轨操作前,至少应提前告知可能会受影响的各国航天器的管理机构,以便双方及时协调、各自规避风险。
  现实争议  影响天文观测
  2019年5月,当“星链”计划的第一批60颗卫星发射时,就曾引发一场商业伦理的讨论:一家公司单方面改变了天空的模样,可能带来光污染、太空垃圾等实际影响。一个常被引用的例子是,在智利落成的一个价值4.66亿美元、8米宽口径且配有32亿像素照相机的大型综合巡天望远镜,本来旨在本世纪20年代快速扫描天空。但随着星链卫星群的组建,许多用这台望远镜拍摄的图像都被其“污染”,长时间曝光拍摄的照片中更是可能包含数十条卫星移动轨迹条纹。该大型巡天望远镜对未来星链卫星给观测带来的影响进行模拟,发现30%的图像中将至少包含一条卫星轨迹。SpaceX对此也给出了一些解决方案但该仍不满足专业天文台的要求。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2019年6月发布声明,表达了对这类项目可能会破坏自然天空以及干扰射电天文学频率的担忧,在声明中,该协会将这一太空前沿领域描述为“新的、且基本上不受管制的。”
  太空垃圾 碰撞风险
  太空垃圾是另一个担忧。SpaceX表示,每颗星链卫星都将能够追踪在轨碎片并自动规避碰撞,并在到达寿命后自动脱离轨道,推向大气中燃烧殆尽。不过,如果这些卫星在轨道上受到损坏或者未能成功分散开,它们仍旧会构成严重问题。在2019年5月发射的第一批星链中,就有3颗卫星失去了联系,无法进行主动控制,从而形成了太空垃圾。
  去年在中国空间站两次紧急避碰“星链”卫星之前,2019年9月,欧洲航天局的“风神”气象卫星被迫紧急改变轨道,以避撞“星链-44”卫星。统计显示,自2019年5月首批“星链”卫星发射以来,航天器接近事件就不断增加。目前每周有约1600起航天器接近事件与“星链”卫星有关,占此类事件的50%。其中还有两个航天器之间仅间隔1公里的情况。
  一家独大 制定太空商业规则
  去年12月,欧洲航天局局长约瑟夫·阿施巴赫尔说,欧洲应停止帮助埃隆·马斯克实现主导“新太空经济”的雄心,缺乏协调行动意味马斯克可以单独制定太空商业规则。阿施巴赫尔说,如果马斯克一家独大,太空发射活动在频率和轨道资源方面将受到更多限制,“欧洲政府应有共同意愿……给欧洲供应商均等机会进入一个公平市场”。阿施巴赫尔说,“星链”项目已经如此庞大,以致监管机构或竞争对手难以赶上。他说:“现在一个人拥有全世界半数有源卫星。这令人惊讶。事实上,他正在制定规则。包括欧洲在内的全球各方对此反应不够迅速。”
  星链要干什么
  美国军方已率先成为头号客户
  简单理解,“星链”计划就是用上万颗卫星把地球“包”起来。按SpaceX的说法,之所以要发射这么多卫星,就是为了给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提供高速互联网接入服务,不留任何死角。
  2021年第三季度,美国“星链”用户的下载速度中位数为87.25Mbps、上传速度中位数仅13.54Mbps,接近固定宽带速度,延迟44秒。在比利时,“星链”用户的下载速度中位数能达到127.46Mbps,高于固定宽带的72.90Mbps。去年初,SpaceX宣布未来“星链”的下载速度将达到10Gbps。
  “星链”可以为极地、沙漠、大洋、岛屿等偏远地区提供相对可靠的网络保障,美国空军已率先成为“星链”项目的头号客户。2020年5月,SpaceX与美国军方达成进一步协议,使用“星链”卫星为美国陆军进行通信测试,目的是将其整合到美军现有系统之中。
  “星链”计划在战场上可以对目标进行长时间观察,能够实时通过高精度画面直接将信息传输给指挥所,可以对导弹进行实时控制,直到完成精确打击。这样一来,导弹设备将完全依赖“星链”卫星,导弹造价就会大大降低,对未来作战形态也将带来重大影响。
  目前,美国陆军还需要配备一套全新的地面终端系统才能使用“星链”,而数据从“星链”卫星传输到地面站的成本,以及数据的安全性等问题也需要进一步评估。

文章搜索

覆盖全国各省会城市及海外城市的网速测试
→选择要测试的地区
→选择目标测试点
>> 测试点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