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T文摘 -> IT技术 -> 正文
锂电大国的隐忧与挑战

2018中国(青海)锂产业与动力电池国际高峰论坛日前在青海省西宁市举行。论坛发布的报告显示,随着电动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锂动力电池生产国,并和韩国、日本一起主导了锂动力电池市场。
  然而这一“盛世”表象之下,资源开发利用能力落后、动力电池技术水平不高、电池回收再利用体系空白等隐忧,限制了产业竞争力。展望未来,新一代动力电池的研发正在展开,欧美发达国家也可能进入产业,形成潜在挑战。
  锂电池是目前动力电池的主流,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发展密切相关。业内专家认为,在各国加快动力电池产业布局的关键期,中国作为动力电池制造大国,必须摆脱现有瓶颈,加快标准化制度建设、健全回收再利用体系、掌握突破核心技术,才能在这场竞争中夺取优势。
  资源丰富利用欠缺
  论坛发布的《锂电池产业发展报告(2018)》指出,中国锂资源丰富,但利用率相对较低,而且作为动力电池重要材料的镍、钴资源匮乏,对外依存度较高。
  中国锂储量位居世界前列,但与此极不匹配的是,目前中国锂产品加工生产所需矿石原料依赖进口比例很高。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盐湖中心主任郑绵平团队估算,锂资源实际对外依存度高达70%左右。青藏高原盐湖的锂资源丰富,但卤水中“镁锂比”极高,给锂的分离提取造成困难。虽然这些地区已初步形成从盐湖提锂到锂电池的产业链,但受技术水平限制、配套产业缺失等因素影响,上下游企业间缺乏有效对接。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秘书长兼首席专家张永伟说,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迅猛,预计到2030年产量将达千万辆级,届时开发技术瓶颈导致的资源供给问题将尤为突出,可使整个产业链成本压力陡升。
  分析人士认为,全球动力电池企业的竞争已延伸至上游材料领域,掌握资源才能占据主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建议,中国应把锂、镍、钴等作为战略资源,重视勘察、评价、开采和回收利用,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引导价格理性回归,从而降低资源安全的风险。
  电池回收基本空白
  据专家介绍,新能源汽车淘汰的动力电池仍基本保持70%至80%的初始能量,而且电池中还包含一些有价值的金属材料,如不合理回收势必造成浪费。
  陈清泰表示,目前中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技术还不太成熟,收购网络还不太完善,管理措施还不够健全,支持政策还不够到位,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尚待探索。
  他说,中国最早投入市场的车载动力电池已开始进入退役期,动力电池的回收和梯次利用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应制定相关的技术、安全、环保标准,研究出台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激励机制。
  北京赛德美资源再利用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赵小勇说,中国是缺少锂电池原材料的国家,循环利用也是对资源的一种保护。他建议通过立法把电池回收变成企业的“必选项”。
  未来锂电竞争激烈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日本和韩国已基本主导了全球锂动力电池市场。其中,中国动力电池出货量达38吉瓦时(GWh),占全球出货量的60%以上,全球十大动力电池企业有七家在中国。
  但张永伟指出,尽管中国目前在产能上领跑,但在新一轮竞争中谁主沉浮仍存在不确定性,“如果不加快布局下一代电池技术,竞争格局将会重新改写”。
  当前占据主流的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存在热分解温度低、易燃易爆等缺陷,能量密度提升空间也有限。相比之下,全固态锂电池因具有高密度性、高安全性等优势逐步得到产业认可,可能成为未来电池发展的趋势。
  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日前宣布,该国部分汽车、电池企业及学术机构将联合研发,力争到2022年全面掌握固态电池的相关技术;德国大众集团近期也宣布投资1亿美元用于固态电池的开发和量产。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企业进入固态锂电池领域较晚,且主要以科研机构或院校为支撑,产业化进程较慢。从全球来看,欧美企业虽然在本轮竞争中失去了位置,但正在为下一阶段的竞争布局,是潜在的强大竞争者。
  陈清泰表示,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地位最重要的是掌握核心技术,而且有能力不断创造核心技术,“关键的是要凝聚优秀人才,保持足够的研发投入。电池企业还要在国家支持下与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合作,开展动力电池的基础研究。”

文章搜索

覆盖全国各省会城市及海外城市的网速测试
→选择要测试的地区
→选择目标测试点
>> 测试点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