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T文摘 -> 经营管理 -> 正文
是谁害怕华为

导读:华为海外扩张屡屡碰壁。西方部分国家指责华为与中国军队关系太近,禁止华为参与电信网络建设,担心网络有朝一日被中国间谍利用。《经济学人》最新一期文章认为,阻挠华为等中国公司海外扩张会损失巨大经济效益;安全问题可以通过加强监管解决;另外华为自己也可以通过上市等方式增强透明性缓和外国政府的疑虑。
  中国企业已经开始在全球市场争雄。华为超越瑞典的爱立信成为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制造商。尽管很多外国人还念不准“华为”这个名字(有人念成Hawaii,华为甚至制作一部视频告诉外国人本公司名称的正确读法),华为已日益成长为实力强大的全球企业,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与头号对手硬碰硬。在此之前,海尔成为全球领先的家用电器制造商,联想则正在对惠普的全球最大个人电脑制造商的地位提出挑战。
  私营企业华为是中国向西方市场大举进军的一位旗手。创始人任正非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中担任工程师,创业初期甚至在本国也很难拉到顾客。不过任正非遵循了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战略,已经赢得了外国市场:在欧洲市场获得已宣布的4G电信网络过半数业务,成为手机领域的强大竞争对手。华为如今是一个320亿美元的企业帝国,员工总数14万,客户遍及全球140个国家,通过提供质优价廉的电信设备获得了尊重。
  不过华为也引起了很多人的惧怕——不只是竞争对手,据说它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走得太近。西方国家担心华为建设的网络为中国间谍所用,和平时期窃听秘密,战时则会突然中断。它们认为华为是中国方兴未艾的数字战争的有力武器,部分国家的政府正在认真对待这一观点。年初澳大利亚阻挠华为参与建设全澳宽带网络。此外华为在印度的商业扩张也面临重重阻力。在美国,华为的扩张努力常常碰壁,遭到国会负责情报事务的委员会显微镜似的审查,而且由于近期美国遭遇的网络攻击归咎于中国黑客华为受到的质疑加深。
  西方国家还质疑中国政府对华为的补贴、低息贷款和大量的出口信贷。欧盟委员会正在考虑对华为展开调查。有人认为中国政府帮助华为获得海外合同,以便间谍利用华为开发的网络刺探更多的电子通信情报。
  针对进口的辩论总是需要谨慎看待,因为保护主义者会利用它作为排挤新兴竞争对手的借口。不过,担心电信网络的安全性还是有道理的:最近几起报道指出中国政府支持黑客大规模窃取珍贵的西方商业秘密。西方情报机构对窃听和网络攻击风险也高度警觉,因为它们自己就在搞窃听和黑客活动,典型的例子有利用Stuxnet病毒破坏伊朗核项目。作为控制网络铺设、管理的公司,华为自然被视为有利用恶意软件窃听的危险。如果被发现有间谍行为,身为私营公司的华为将损失惨重,但考虑到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中强大的国家力量,西方国家有理由保持警惕。
  尽管如此,禁止华为竞标商业合同是固执己见的错误,原因有两个。一是来自中国的普遍竞争和华为的特别竞争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竞争推动了相关国家的经济增长从而提高了福利。华为廉价但高效的设备使得非洲的移动电信革命成为可能。
  另一个原因是外国竞争对手有意忽略的“肮脏的小秘密”。中国制造商和设计师已成为全球电信产品供应链的有机组成部分。封锁华为(或华为的中国竞争对手中兴)同时转向阿尔卡特-朗讯、爱立信这类公司铺设网络可以让政治家们感觉不错,但安全性仍然没有保证。华为的竞争对手大肆渲染有着固有的利益,同时掩盖对中国转包商和补贴的依赖事实。
  解决办法是坚持全面审查,而不是仅仅针对中国公司。各国政府要明明白白地告诉电信企业赢得业务须满足什么条件——美国的秘密安全审查流程至今未做到这一点,并做出更大的努力保证设备无论由谁制造都是安全的。这意味着要清楚软硬件来自何方,对软件代码和设备进行侵入式随机检查。美国还不具备有效的供应链检查体制。与之形成对照的是英国,华为已在英国成立了一家分公司,与英国秘密情报机构政府通信总部(GCHQ)密切合作。华为英国分公司有安全检查人员,其中包括GCHQ前雇员,来自中国的设备安装之前都要经过他们的检查。这类检查会提高运营成本,但与禁止中国公司参与所造成的损失相比是微不足道的,而且排斥中国公司还会削弱竞争和推升产品价格。
  华为本身也可以缓和外国政府的担忧。公司不透明的所有权结构和秘密文化损害了它的声誉,需要大大提高开放程度。办法之一是寻求国际市场上市,如果不在美国那至少应该在中国香港上市。增强透明度还可以澄清中国公司对美国和其它国家造成的威胁。

文章搜索

覆盖全国各省会城市及海外城市的网速测试
→选择要测试的地区
→选择目标测试点
>> 测试点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