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T文摘 -> IT技术 -> 正文
向变革年代的行动者致意

我们可能在生活的任何一个瞬间与他们擦肩而过,他们印在微博上的面孔,和我们在那一瞬间留存的记忆一般无二。或许,他们跟我们的区别仅仅在于,在需要呐喊的时候,他们张开了喉咙;在需要自助的时候,他们选择了站立;在需要援手的时候,他们没有躲闪;在这样一个沉默的变革年代,我们向行动者致意。
  对于我们中间的很多人来说,微博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一种距离内心最为接近的表达方式。尽管很多人抱怨网络扭曲或者放大了现实中的很多东西,不过,我们依然相信,微博正是这个变革年代的忠实投影,你当然可以觉得这一切都不那么靠谱,但是想想看,现实世界是不是远比微博更为光怪和离奇,只不过你从来没有机会近距离观察。
  微博之内,我们活在一个“最坏的年代”。失望和愤怒的情绪冲击着你的眼睛和大脑。从官场到民间,从富人到穷人,社会在不断拉大已经存在的裂痕,很多人丢掉了对时代的最后一点希望,他们为中国社会不能保留仅存的道德底线悲哀,精英和学者被耻笑和谩骂,他们在一夜间蜕变成雷人雷语的代名词,而升斗小民们,总是被打上被凌辱和被损害的印记。
  微博以外,我们身处一个“最好的年代”。我们距离梦想中的完美世界从未有过的接近。中国财政收入超过了10万亿,80%的民众被宣告跃入小康生活,这个国家有世界上覆盖人群最广的医保制度,增长最快的经济,跑得最快的高铁,在电视上,人们以唱红歌释放自己对幸福生活的体验,甚至代表中国文化的孔子学院,也已经在全世界开花。
  在我们面前,就是这样两个迥然不同的世界。也许每个人的心理体验都不同,但那种焦虑和迷茫的情绪,却会以同样的速度野蛮生长。我们很早就学会了跟生活妥协,并且安之若素。我们这样告诉自己和身边的朋友,多一点忍耐,多一些看透,并试图让我们和他们都相信,这就是生活的原色。
  甚至改变本身,也会让我们不安和恐惧。曾几何时,我们都相信,生活需要某种改变;然而更多的时候,我们会告诉自己,这样也还过得去。不一定会好,但也未必有多坏——谁知道真的变了,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再说,如果这个世界变得并非我们期待的那样,不是更让人头疼?
  有时候,连我们自己都不大相信,这个国家所有宏大的愿景,最终总要回到地面上,清晰成每一个具体的公民意志。只有这些小小心愿生根发芽,才能撑起一片理想的天空。我们不记得来时的路,也迷惑于漫长旅程的下一站。100年沧海桑田,对于变革的憧憬和迟疑、狂热和厌弃,如一对孪生儿般明争暗斗,从那时起到现在,一直没有停止过。但变革,却也从未歇脚,尽管有时候它的步伐蹒跚。
  当一个路人,用手机拍下那些乞讨的儿童发在微博上,他成就的是一场全民动员的打拐行动;当一个学者,以决不妥协的姿态,说出他内心对这个国家的真实看法,他就让谎言失去了更多的传播机会;当一个父亲,仅仅因为坚守,而让自闭症的孩子盛放着生命的光华,爱就弥散着所有人的内心。有时候你会发现,支撑这些行动的是一些很简单的想法,朴素而实在,但正因为这样,这些想法一旦付诸实践,就具有了超越其自身的能量。
  没有任何一种幸福会从天而降。那些行动者投射在微博上的身影,至少让我们不那么悲观,即使最灰暗的色彩都无法遮盖那一抹希望:一个真正的变革年代正在开启大幕,这个大幕一旦开启,就永远也不会再关上。
  记录在这份年刊中的那些面孔,我们无意将他们作为偶像,我们无意为他们的行动涂抹上某种色彩或者光环,你可以不喜欢他们做事的方式,站立的姿态,表达的立场。不过毫无疑问,有时候,我们就是他们,他们也是我们。也许抱怨,也许忧虑,也许悲观,但始终有信念,始终不放弃,他们愿意做点儿什么,然后就去做了,不仅对自己,对生活,也对自己的国家。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坚守的样子,正是我们对自己、对生活,也对自己的国家应该抱有期望的最大理由。
  这是微博上那些全然不同的面孔给出的一致信息。他们是官员、学者、企业家、艺人、运动员,是一个孩子的父亲、一个儿子的母亲,他们混迹于江湖之远、身处庙堂之高——这些并不重要——事实上,这些面孔,让我们理解并尊重每一个生命存在的意义,相信理性和坚持的价值。在行进的道路上,他们为自己点亮的一盏烛火,照亮了自己前面的路,也会为身边的寻路者带来哪怕些许的温暖。
  这是一些普通中国人的面孔,这是行动着的中国的面孔。抱怨什么,就尝试去改变什么,主张什么,就努力去建设什么。不要觉得这一切毫无价值。历史总归是无数生命价值的投影。我们坚守的全部信念,付出的全部努力,在于未来会按照我们愿意的模样打下底色,我们书写的不完全是当代史,理解这一切,也许会让我们无比惆怅,但这是事实。
  现在,让我们向行动者致意。

文章搜索

覆盖全国各省会城市及海外城市的网速测试
→选择要测试的地区
→选择目标测试点
>> 测试点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