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T文摘 -> 经营管理 -> 正文
中移动大象能否继续快跑

面对前所未有的冲击,中移动能否继续过去10年的快速成长?
  在很多投资银行分析师眼中,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乐观。
  此情此景就如昨日重现。6年前,联通董事长王建宙调任中移动之时,几乎所有的分析师都一致看空,认为面临增长困境的中移动必将“跑输大市”,直到一年后,中移动的良好业绩才让他们改变观点。
  6年之后,中移动是否能再一次突破自我,继续大象快跑?这是对中移动新任总经理李跃的最大挑战。
  在外界看来,从2000年成立开始,中移动一直行走于顺境:首任高管张立贵和王晓初用了4年时间为中移动打下基础,现任董事长王建宙又用6年时间将中移动打造成全球最大的电信运营商。但对中移动的下一任掌舵者而言,无论是行业格局变化带来的激烈竞争和政策管制,以及行业成长的天花板困境,还是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创新挑战,都是中移动要跨越的沟壑。
  现在,李跃的棋局已经开始落子。从6月履新至今,在李跃的主导下,中移动的诸多变革已经相继推进。
  张立贵与王晓初“双中心”
  中移动走到现在,首任高管张立贵与王晓初所打下的基础相当关键,中移动专注移动通信、服务与业务双领先、建立动感地带品牌等具有重要意义的战略,都是在此期间得以确立。
  了解内情的运营商人士回忆说,中移动有一段特殊的集团公司与上市公司分立的格局,却从客观上成就了中移动。
  大多数国企的海外上市,都是资产剥离后分期注入,并且由母公司一把手兼任上市公司董事长,以确保母公司与上市公司在公司财务、人事乃至公司战略上的决策一致。中移动成立于2000年,但早在此前3年,广东、浙江邮电管理局旗下的移动资产就已经在海外上市,电信重组后,常规操作应该由上市公司与母公司管理层统一为“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并逐渐将资产管理权转移回到母公司,但由于张立贵与王晓初错综复杂的关系,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中移动成立之初,张立贵任集团总经理,王晓初则担任集团副总经理以及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兼CEO。一位运营商老员工说,两人在公司战略上意见多有相左——比如张立贵曾主张进军固网,王晓初却坚持专精移动业务,数度对抗之下,最终张立贵坐镇北京,主掌集团业务发展,王晓初则长居于香港,以上市公司为根基深耕细作。此后,张立贵身为集团总经理也迟迟未列身上市公司董事。
  戏剧性的是,此时的“双中心”格局,本来有可能引发公司内部分裂等深层次冲突,但在当时的特殊环境下,却意外地为中移动打下重要基础。
  “当时,电信、网通、联通都还未在海外上市,即使后来上市了,也由于高管长居国内,与海外投资者之间亦无紧密联系,推行现代企业治理方式的变革也远不及中移动。”该人士说,有常驻香港经历的王晓初给资本市场留下了“熟悉资本市场规则”与“在意投资者利益”的口碑,2003年3月,因消息传言王晓初可能离开中移动就职联通,中移动上市公司15分钟内就曾蒸发236亿市值。最重要的是,在王晓初的推动下,中移动最早成为中国运营商中治理结构最为规范的企业,这也是后来中移动一直领先于其他运营商的重要基础。
  与此同时,张立贵在集团的苦心经营,也令中移动用户快速成长。2000年4月,中移动成立时国内约有4500万手机用户,其中约4/5是中移动用户,而到2004年底两人离开中移动时,中国手机用户已经达到3.3亿,其中中移动占据约65%份额。
  王建宙“大象快跑”
  王建宙时代中移动的成功,被很多人视作时势造英雄。
  对于王建宙,业内毁誉者参半。毁者认为王建宙不过运势过人,借中移动之势才得以成就个人;誉者则认为王建宙观长远,善谋略,行事稳健,在中移动后6年持续增长中作用关键。
  很多人认为,在中移动成立的前10年,中移动一直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发展一日千里,但在事实上,无论是成立之初,还是王建宙履新之初,都颇多挑战。
  中移动人士说,在成立之初,中移动除了网络等固定资产外可谓一穷二白,建网还需大量资金,租用电信干网时也曾大受打压,其间一度到现金流枯竭边缘,而在王建宙上任时,中移动的用户增长和APRU增长已经出现困境,海外投资者对中移动的看衰亦是巨大压力。
  拯救中移动成长危机的变革,是中移动对农村市场的开拓——这一被公认为2005之后中移动最关键的成就,大大拓展了中国移动通信市场规模,改变了整个电信产业生态,将行业饱和的时间至少推后了5年。
  推动这一变革的正是王建宙。在上任后,王建宙一直积极推动“三新”,即把新客户、新业务和新话务作为业务增长引擎,在这一战略下,中移动积极开拓县域市场,加大推广彩信、WAP、无线音乐等增值市场等策略,后来都被证实成为中移动重要的业绩增长动力。
  但在此过程中,王建宙的一些战略也受质疑,比如拓展增值业务领域过于积极开放,一度因不良信息等原因受到公众质疑;比如海外扩张不当,收购巴基斯坦运营商Parktel之后,在当地的发展并不理想;比如中移动在市场份额上对竞争对手步步紧逼,也被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是过犹不及,引来同行敌视及政府管制;TD-SCDMA发展过于积极,拖累公司业务等等。
  不管这些质疑结论如何,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在王建宙任期中,中移动突破了外界的悲观预测,并保持高速成长,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电信公司。
  “2004年以来,是中国电信市场快速增长,以及竞争白热化的时期,以这个过程中,中移动一直对对手保持强势的打压,确保了自己的市场份额,从战略上来看是正确的。”分析人士认为,王建宙的很多战略,从短期来看或许已经触礁,但从长远来看却有所必要,而其推动的“一个中国移动”、集中采购等举措,也都领先竞争对手,对中移动具有战略意义。
  而在外界看来,王建宙的另一个成就,在于积极与外界交流。与其他运营商高管的低调不同,不论是全球运营商同行、设备、终端、内容供应商等合作伙伴、资本市场、其他行业高管,还是媒体记者,王建宙都愿意积极接触,“这在提高王建宙个人形象同时,也为中移动的合作及品牌形象增分不少。”一位分析人士认为,“不可否认,中移动现在全球都具有很大的品牌影响力,王建宙起了关键作用。”
  李跃的使命
  人称“跃总”的李跃,直到2010年6月才走向前台。但在成为中移动总经理之前,李跃已为中移动立下汗马功劳。
  李跃对外一直极为低调。一个例子是,由天津调到集团后,他数年间都对外未发一言,即使是媒体中负责跟踪中移动的记者,多年下来与他的接触都寥寥无几。
  但中移动内部,李跃一直手掌重权,长期分管后端网络建设。中移动人士透露,李跃是技术出身,做事务实,注重高效率与成本控制,中移动10年来打造的全球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的移动通信网络就出自他的规划。据透露,早在2004年退休前,张立贵就曾看好行事稳键的李跃,提议由他接任中移动董事长一职,但被李跃婉拒。
  多年后,李跃终于站到前台,开始渐露锋芒。
  虽然中移动内部一直讳言“交接班”,并坚持很多近期启动的变革都是既定战略,但显然,在过去的近4个月,是中移动变化最大的时期,而且其中很多战略完全是在中移动此前的节奏之外。
  比如WLAN,中移动多年来一直未有重视,现在则开始大举建网并发展用户;比如铁通,2008年5月并入中移动以来,除了公专网分离外,一直没有实质重组进展,近期则已经开始内部调整、与中移动推进业务合作,并将在中移动支持下发力宽带业务;比如Ophone,此前中移动一直高调推进,近期则渐无声息,据未证实的消息说,其后续开发计划可能推迟。
  此外,中移动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事调整、增值业务体系的全面调整等等,也都受到外界关注。
  “以前王总的风格倾向于布局,着眼的是较远期的战略,是不是现在就要出成绩,短期成本是不是高一些都能接受,跃总则比较务实,做得好就做,做得不好就撤下来。”一位中移动人士说。
  在这位人士看来,李跃的风格或许正好适应中移动的现状:持续的快速增长已经到达高点,用户增长率,ARPU值都在回落,3G产业链还存软肋,政府非对称管制,而且还面临更多行业的冲击,通过精细化的、更简单直接的、能迅速见到效益的发展战略,中移动可能会错过一些机会少一些布局,但在恶劣环境下的生存能力会有所提高。
  对李跃来说,面临的挑战或许更大于他的几位前任。能否继续“大象快跑”甚至更上一层楼,这是中移动未来10年的命题。

文章搜索

覆盖全国各省会城市及海外城市的网速测试
→选择要测试的地区
→选择目标测试点
>> 测试点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