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T文摘 -> 经营管理 -> 正文
微软Win7会不会遭遇滑铁卢

Windows 7问世了。《eWeek》列出Windows 7有望成为微软最成功操作系统的10大理由,包括:Windows 7有望受到企业用户认可,苹果操作系统市场份额增速放缓,微软可利用在线服务优势,对谷歌Chrome OS操作系统先发制人,Windows 7将获得PC厂商的大力支持,Windows XP将正式退役,用户将忘记Vista,Windows Mobile 7将旗开得胜,微软通过市场推广手段压制苹果,微软整体企业形象有所提高。
    这些都是可能的。但为了让读者更全面地看待问题,我们有必要平衡舆论,从另一面考虑可能性:Windows 7会不会遭遇滑铁卢?
    说实在的,我们看不出这些令Windows 7“成为微软最成功操作系统”的理由,与令它遭遇滑铁卢的理由之间有什么冲突。也就是说,即使这些理由都成立,也不能保证Windows 7遭遇滑铁卢这件事不发生。《eWeek》列举的10大理由,漏算了一件事:安全。
    《eWeek》的理由也许对个人和企业用户管用,但对政府来说,很可能是不起作用的。
    想一想吧,对巴西、印度、南非、俄罗斯以及韩国政府,会因为《eWeek》列举的那些理由,而使政府转向支持Windows 7成功吗?欧盟为什么坚持向微软讨要Windows源代码?甚至美国国会的2009财政年度国防授权法提案中,都呼吁军事机构考虑在有人或无人操作的航空设备中使用开源软件。美国众议院军事委员会的报告称,“委员会关注费用的上升和减少信息系统软件开发中安全相关问题”……说到底,还是对微软不放心。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Windows更新换代,在历史上曾被作为告别微软的契机。例如法国国家宪兵总队在2006年微软发布Windows Vista之后,借机开始逐步淘汰Windows系统,预计在2015年之前,对整个警察系统的9万个工作站全部部署Ubuntu。德国外交部将它的11000台电脑全部换成GNU/Linux和其它开源软件。微软在自己的体系内,自己告别自己,作技术和市场上的种种创新,是他自己的事;而如果是别人告别微软,就不会是基于技术和市场这个层面的原因,而在于不认同微软的体系本身。
    如果说,巴西、印度、南非、俄罗斯、韩国等新兴国家对微软有戒心,存在文化因素;那么美国、法国、德国等国官方部门对微软的戒心,则更加说明问题。
    “信息系统软件开发中安全相关问题”,从根子上来说,是由微软坚持封闭体系,拒绝开放路线,拒绝将源代码全部开放带来的问题。各国政府爱开源,就象企鹅爱大海。这是由开放与安全的先天内在的联系决定的。没有人会心甘情愿把自己的命运,交给系统中不可知、不可控的部分,哪怕那里确实没有藏着什么,掖着什么,诸如“后门”之类。开放源代码可能在技术和市场上有种种不完善,但在完全透明这一点上,是让人有根子上的安全感的。对于微软来说,一切皆可变,如技术、市场,但坚持不完全开放源代码这一点,涉及信念和路线,是不可变的。这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保护微软的核心利益,也可能伤害微软的核心利益。站在第三方立场上看,确实为微软捏着一把汗。这不是企业认账、个人用户认账就可以掩盖的问题。
    在互联网开放浪潮的冲击下,微软靠什么挽回颓势?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是微软本色所在;但技术创新与市场创新,相对来说只是战术上的变化。与谷歌、IBM的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来比,顶多是个平手。决定长远胜负的战略意义上的问题在于:微软是固守IT封闭路线,还是转向互联网开放路线?世界正在变化,微软坚持自己的信仰不会改变。无论盖茨在与不在。
    《eWeek》说“对谷歌Chrome OS操作系统先发制人”是很可笑的,因为开放与封闭之争,争在基本面,并不在一日之短长。《eWeek》从头到尾不提Linux,是一种选择性遗忘。就好比对股民只说了一只股票上升的理由,而隐瞒了下跌的因素。
    我们不否认从战术层面看,Windows 7有许多技术上的优点,微软的商业会取得一定的战术上的成功,但我们发现了在媒体一面倒的片面溢美之辞背后,存在着“皇帝的新装”:微软由于战略上的封闭,始终头上悬着安全这把达摩克利斯利剑,不排除哪天把自己导向滑铁卢的可能。
    安全隐痛
    实际上,就在Win7上市不到一周,就有报道,已有数百名购买“学生特价下载版”(Windows 7 Student Offer)的用户,出现不能安装的问题。微软已经证实此事,并表示将全额退费。对于下载软件来说,这点瑕疵并无大碍。在安装这个环节之前,人们真正担心的是这款全新操作系统的安全问题。
    据国外媒体报道,多名安全专家近日表示,虽然微软Windows 7的默认用户账号控制(UAC)设置可能会受到企业IT部门的欢迎,但该设置仍有可能使消费者遭受各类恶意软件的攻击。英国知名安全公司Sophos上月在一份安全报告写道:“Windows 7默认UAC存在的另一个安全隐患是,恶意软件可绕过UAC,并把自己假扮成可信赖应用程序,然后再在用户机器中自动运行。事实上,此前已经有一些恶意软件通过这种方式来向用户发起攻击。”
    安全公司趋势科技高级反病毒研究员戴维·桑乔(David Sancho)指出,Windows 7默认UAC减少对用户改变设置的提醒频度后,虽然给用户带来了更佳体验,但却降低了用户机器安全保护程度。
    然而,相比于微软的“秘密后门”,UAC可能为用户带来的安全顾虑还只能算作小事一桩。其实,在微软的几代操作系统中,人们对微软是否在它的操作系统Windows中开有“后门”一直持怀疑态度。
    在Windows XP系统中文版之中,人们就曾发现了对用户不安全的程序。当时,有消息称,一位美国科学家称微软公司在它的Windows软件中加上秘密“后门”,以便美国国家安全局(NSA) 可以随意进入用户的操作系统并偷看用户的敏感电脑资料。微软也承认Vista的研发得到了上述秘密组织的大力帮助。NSA表示,它帮助微软开发了新版操作系统的安全保护功能。此后,微软一直表白自己不在操作系统中开发“后门”程序,但它并没有回答,在其系统中是否加入了美国国家安全局(NSA)或其它第三方要求加入或帮助开发的东西?它是否专门针对中国市场?
    并且,有消息称,中国政府曾要求,微软也同意让中国政府派人到西雅图的总部看Windows的源代码,但只能看95%。那余下的5%中掩盖了什么秘密?
    迄今为止,这些答案无从寻找。但这也增加了消费者的担忧,如果微软系统中的“秘密后门”属实,那么不论Win7的功能多么完美,它在前提上就为消费者埋下了一枚定时炸弹。对于普通的用户来说,系统被人操控,随时被读取数据,失去的或许是几封情书或艳照。而如果是银行呢,机密数据盗取和现金转账也许就发生在几秒之间……
    如果说这些仅仅是假设的话,那今年不少用户遭遇的黑屏现象该作何理解?比每小时黑屏一次更让人震惊的是,此次微软的黑屏计划中,人们看到,只要使用了微软的软件,不管是正版还是盗版,微软都可以在用户毫不知情的情形下,侵入电脑系统之内,今天它可以以防范和提醒你使用盗版名义,明天可以不用打任何招呼,来盗取你电脑上各种个人隐私、商业秘密和国家秘密。
    封闭之刺
    在这些隐患的背后,其实用户已经无法掌握安全的主动权,甚至无法自主掌控自己的电脑,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微软的封闭策略,它在自己的标准中建造王国。
    单就系统这一方面来看,微软对开源系统Linux的敌意从没减退。它希望的是,继续营造在系统的公路上赚取超额利润。然而,实际情况是,系统的高额利润时代即将远去。多个国家和组织都在积极研发开源系统。中国、日本和韩国政府也宣布联手开发可以替代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的开放源代码Linux系统。
    就在Windows 7发布之际,自由软件基金会在波士顿举行了一场游行,鼓励企业从微软Windows出走至开放的选择。除了公开游行外,该基金会也发信给财富500强公司的CEO,警告他们Windows会危害企业的隐私、安全与自由。虽然此次游行与信件都是以Windows 7为主,但基金会执行总监Peter Brown表示,抗议的重点还是以微软作法为主,而非只是放在Windows 7。
    在开源已经成为趋势的今天,微软或许应该看到对系统的封闭,已经无法让企业继续辉煌。如果它不再改变封闭的策略,将最终沦为开放时代的发电厂,成为平均利润的奴隶。
    不少人正在设想,微软的操作系统会有免费的一天吗?或许那时每一台PC上都将贴上Microsoft的标签,运行着微软不同的收费应用软件和服务,而微软的高管们再也不会遭到开源人士的反对,不会受到“反垄断”的调查,甚至还将走向一个更广阔的时代。
    垄断争议
    然而,实际情况是,正是垄断让用户束手无策,也让微软的路越来越窄。经常出现在反垄断被告席上的微软,已经无奈地形成了滥用垄断的形象。这种形象,给Win7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
    多年来,微软在标准、技术、产品等方面形成的垄断,让用户在使用系统和软件上别无选择。比如,在文档格式上存在技术垄断,导致用户不能正常备份邮件至其它软件中打开;浏览器和媒体播放器的产品垄断也侵犯了消费者的利益。公司层面上的捆绑销售、霸王政策也层出不穷。微软的做法不仅损害了消费者自由选择的权利,也在很大程度上压制了竞争,剥夺了消费者享受竞争带来的产品升级便利。微软的垄断已经在多个国家遭遇制裁和抵抗,随着我国《反垄断法》的出台,微软的垄断或将面临新的困境。
    另外,随着Win7的面世,微软宣布,将停止对XP系统的服务升级,那XP的用户该怎么办?这与强制何异?这会不会强化用户对于微软垄断的态度而导致新一轮的抵抗?
    安全隐患、封闭、垄断等种种因素或许预示不了Win7的前途,并且也不至于导致微软这个伟大的技术公司全军覆没。但它们的存在,犹如阿喀琉斯之踵,或许将最终导致微软的滑铁卢。
    Windows之外      雪豹(Snow Leopard)
    Mac OS X v10.6“Snow Leopard”(雪豹)是2009年8月28日苹果通过零售店和苹果授权经销商发售的只针对英特尔处理器的苹果电脑。其主要改进有三方面,首先是各种设置软件的升级,更炫、更方便;其次是通过64位软件和其它技术提升了软件的执行效率,更加流畅;最后是办公性能提升,它能运行Microsoft Office和Windows应用程序,几乎能从任何电脑连接到任何网络并共享文件。
    苹果公司称“Snow Leopard构筑于我们迄今最成功的操作系统基础之上,而且我们十分高兴能够比预期提前向用户推出”,“只需29美元(248元),Leopard用户即可顺利升级到世界上最先进的操作系统和唯一内置支持Exchange的系统。”
    不可否认,雪豹赶在Windows 7之前发布,无疑是苹果来抢微软的风头,而且以软件升级的低价策略来动摇Windows用户的忠诚度。因为这已经成为了一个惯例,每当微软发布新的操作系统之时,苹果的Mac电脑总是会销量大增。目前,苹果的市场份额已经接近了两位数。
    Chrome OS
    谷歌研发的基于Linux、应用于上网本的新一代操作系统,该系统免费开源,拥有快速、简洁和安全三大特点,预计于2009年底正式发布,2010年下半年投放市场。谷歌公司宣称,谷歌操作系统将实现秒级别开关机,上网启动将瞬间实现,网络漫游也将得心应手;谷歌将重新设计操作系统底层安全架构,以避免用户受到木马、病毒和恶意网站的侵扰,并采用最新的沙盒防护技术;界面将力求简洁明快,一切都为了用户真正需求而设计。
    谷歌Chrome操作系统是谷歌云计算的重要平台之一,将帮助用户在弱客户端的情况下,完成各种网络应用和计算服务。谷歌设计Chrome OS意图将用户的所有计算服务实现在云端,让用户随时随地享受到网络带来的便利和快捷。
    目前英特尔公司已宣布加入Chrome操作系统联盟,正在和谷歌一起研发该系统;PC厂商包括戴尔、苹果、联想、惠普等纷纷与谷歌达成合作意向,未来将在上网本中应用该系统;互联网业界普遍看好谷歌进军操作系统领域,期望谷歌的行动能打破长期以来微软对操作系统市场的垄断和霸权。
    Ubuntu
    Ubuntu作为开源操作系统,自从2004年发布第一个版本4.10以来,就保持了每半年一次的新产品发布周期。针对Windows的病毒,Linux可以做到“免疫”。频繁的更新可以有效切断安全隐患。“即使你自己的用户系统出现问题,也不会影响底层的根系统,用户可以重新建立新的用户系统而不至于整个软件系统崩溃。”
    Ubuntu内置了火狐浏览器,新版本上的应用软件更加丰富。开源精神吸引着越来越多“Ubuntu迷”。Canonical运营着Ubuntu社区及一家提供Ubuntu技术咨询、定制开发、培训的商业公司。在全球,Ubuntu有170个以上叫“网上协作”的开发模式小组,并且还在以每月超过1500人的加入速度扩张。Ubuntu的开发形式和环境,决定了自由软件和其他版权销售操作系统的本质不同——来自各地的高手在开源社区里面协同工作,开发新的版本和应用。
    几年间,Ubuntu社区快速成长,全球1000万用户在使用Ubuntu桌面端操作系统,而至少100万台服务器用的是Ubuntu的操作系统。惠普、戴尔、东芝、宏都有基于Ubuntu操作系统的终端。在上网本市场,除了惠普、东芝,据悉,戴尔公司三分之一的上网本都运行着Ubuntu操作系统。
    长期以来,Linux操作系统在服务器市场始终是微软Windows最重要的竞争对手,但在PC和笔记本电脑领域却不及微软的一个零头,但上网本的出现给了Linux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由于微软对上网本的前景判断失误,Windows Vista又无法在硬件配置较低的上网本上运行,导致Linux一度占据了90%以上的上网本市场。
    微软告别微软
    一直以来,技术和市场创新是微软的本色和支撑点。
    世界正在变化,昔日的古典IT代表靠什么挽回颓势?文/ 姜奇平 马荟
    2009年10月23日下午,往常清净而神秘的北京798尤伦斯艺术区熙熙攘攘起来。对于微软来说,Windows 7确实已经称得上是一件打磨多时的艺术品,它的亮相宣示着中国市场终于正式进入Windows 7时代——一个在微软看来,如同“798”工厂一样在技艺(ART)上充满先锋意识与激进个性的视窗时代。
    Windows 7里显示出的创新技术一出场就艳惊四座,多点触控、全新的操作体验炫酷至极。工程师打扮的微软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梁念坚出现在台上,现场响起的掌声和尖叫,持续于他的整个演讲期间。梁念坚甚至一改往日的低调,身体随着音乐的节奏在台上摇摆起来。“我们没有改变我们的文化,我们只是表现我们应有的一面”。
    “3000位微软工程师,50000家合作伙伴和800万消费者共同铸就了Windows 7。”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在Windows 7的纽约发布现场上说。
    无论对于微软公司和梁念坚本人来说,这一天都意义非凡。
    梁念坚上任近一年,迎来了微软最重大的一次产品发布。“老实说昨天我睡得不多,看到鲍尔默在纽约的Windows 7庆祝Party感到很激动。我们准备了很长时间,现在有点累,但是我觉得很骄傲,为了我们中国优秀的员工可以参与伟大的项目。”发布会过后,梁念坚还是很激动,但是笑容里有些疲惫。
    无论如何,Windows 7是一个产品,更是一个标志。正值微软新财年,在千呼万唤中推出酝酿多时的Windows 7,既是对微软公司业务的有力推动,也意味着微软新一版视窗对整个IT生态系统的影响已经正式启动。在企业用户和消费者对Vista感到失望之后,鲍尔默也指望着Windows 7能够恢复投资人信心。
    在周围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微软怎样面对未来?
    视窗突击
    微软兼有着保守与激进、传统与创新、信仰追求与经济筹划的特点,这种气质介于苹果和IBM之间。微软也是个“创始人文化”味道浓厚的技术公司,自从其精神领袖比尔·盖茨于去年6月淡出之后,微软在后盖茨时代,尝试着安稳度过“创始人缺失”时期。
    或许,Windows 7将重新塑造微软的文化和技术创新的基因。Windows 7的发布或将是技术巨人走出盖茨的影子,走向成熟、彻底迈向崭新自我的机会。
    同样的问题,也摆在了梁念坚面前。
    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在微软公司战略中毋庸置疑。“目前微软(中国)即将进入一个更加良性的发展阶段,如何让微软更好的融入市场获得更加稳健的发展并取得突破,这是我下一步要考虑的问题。”梁念坚表示。
    “我觉得我们公司在中国的机会非常多,我们要一步一步来做。根据预测,2011年左右中国就会成为全世界最大的PC市场、最大移动通信市场,拥有最多用移动搜索、最多宽带的用户。这也正符合我们三屏加一云的战略:手机、PC加电视。所以Mike Nash(微软负责Windows平台策略的全球副总裁)花了很多的时间来配合我。”
    截至今年6月30日,微软2009年第四财季财报显示,微软净利润和营收分别同比下降了29%和17%。投行Broadpoint AmTech的分析师Yun Kim甚至说:“市场的信心已经被击碎。”在第四财季中,微软所有的业务分公司的业绩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Windows集团的营收只有31亿美元,同比减少了29%。
    Windows从1985年推出Windows 1.0之后,24年来走来,占据了全球约10亿台电脑桌面。不包括服务器版操作系统,Windows家族的成员也已经破十款。但是,市场的反应正在啃噬微软的自信:Windows占有率连年下滑,去年11月,Windows的占有率更是首次跌破90%。
    在微软看来Windows 7所肩负的意义,不仅是继承,更是创新;不仅是推动,更是“救火”。Windows 7作为微软的革命性产品,其功能和理念肩负了微软在云计算、界面、用户体验、兼容性等方面脱胎换骨的技术蜕变。
    对于上一代操作系统Windows Vista,公众的接受程度一般,微软也并不否认在Windows Vista上的失败。在Windows 7上,它开始改变——在开发时就同步解决兼容性问题、与研发同步进行市场推广、在前期保证技术和服务的支持整体就绪。
    从Live到Bing
    70年代个人电脑产业革命、80年代软件业崛起和90年代互联网大潮,微软是重要的参与者甚至是发起者和推动者。同时,它也不得不在时代的浪潮中挣扎。
    互联网时代的微软,已经变得不那么自信了——但是这并不能代表其不再强大——或许,正是这种转折将成为微软未来更广阔的机会。
    在搜索领域,微软一直在默默耕耘。“搜索能考验一家公司将来在互联网计算的最高技术水平。把搜索做好,无论是整个基础架构、大规模的数据处理能力、建数据中心的能力,还是算法和文本分析等能力,都解决了。这个时候,搜索也就变成了一个表象。”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马维英曾对本刊记者说。
    微软之前也曾多次更换其搜索引擎品牌(从MSN到Windows Live,又从Live Search到Bing),但其份额始终没有起色。从Live到Bing,Bing独特的“搜索算法”(search algorithm)加上雅虎十年广告协议,能否:Yahoo!+Bing>Google呢?
    微软负责网络受众业务的高级副总裁优素福·莫迪表示,Bing要让人们想到“寻找到的声音”,因为Bing搜索正是要帮助网民实现诸如购买相机那样的复杂任务。Bing搜索的最大特点在于,与传统搜索引擎只是单独列出一个搜索列表不同,微软还会对返回的结果加以分类。
    继新一代搜索引擎Bing全球上线之后,微软近日又推出了Bing的移动版本,手机和其他移动设备用户可登录m.bing.com享受移动搜索服务。之后,微软在搜索领域动作频频,近日其又宣布与Twitter和社交网站Facebook达成实时搜索合作协议,以在Bing搜索引擎中加入即时搜索能力。
    搜索引擎ask.com的东家IAC/InterActiveCorp董事长兼CEO巴里·迪勒(Barry Diller)表示,或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考虑出售这个搜索业务。业界传出声音则称,微软为扩张旗下Bing的市场份额,很有可能将这个搜索引擎公司纳入旗下。
    调研公司Compete数据显示,微软Bing(必应)搜索在今年9月的市场份额延续了此前的攀升势头,市场占有率增至8.8%,Bing搜索在8月的市场份额为8.7%。相比其他搜索引擎,只有Bing搜索量不断增长。
    从Live到Bing可以看出,昔日的“古典”IT代表正在主动蜕变。尽管过程中,微软需要进行自我扬弃,甚至是对过去和未来重新梳理,但是,微软在技术上已经显示出足够的适应性和能力,再次成为“经典”的“技术创新大师”。
    “三屏一云”加法
    今天,已经不能再简单地将微软定位为一家计算机软件公司了——它正从一家标杆式的软件公司过渡到一家售卖“软件+服务”的服务型软件公司。
    循着Windows Azure、IE8、Windows 7、Windows Phone、Office 2010、SQL Server 2008 R2、Visual Studio 2008 R2发布的路线图,微软正把其产品和服务从客户的脚尖武装到牙齿——在云+端(PC、手机、电视,三屏)的战略中植入其漫长的产品线和服务。
    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微软未来的一个重要支点。在手机方面,微软一直试图把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打造成一个平台,将基于桌面端的软件和服务平移到手机领域,事实上,微软也一直在这样做。
    今年10月15日,微软在中国宣布,推出50款、其中包括17个将在年底上市的基于Windows Mobile 6.5的Windows phone智能手机。合作伙伴涉及本土运营商、手机厂商、软件开发商、内容提供商、企业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渠道商。另外,特别为中国用户本土化定制的My Phone服务也同时推出,整合应用程序商店Marketplace、Windows Live for Mobile好友互动,Bing移动版搜索功能的Windows phone俨然一个“口袋里的Microsoft”。
    在另一个屏幕——电视上,微软也重新出发。微软中国研发集团负责数字电视工程师郑瑜对记者介绍,他们针对中国数字电视存在的兼容问题从Windows 7研发之日起就开始解决了。数字电视过去在Windows Vista上不能很好的兼容(当时中国用户如果要收看数字频道,首先要把终端区域设在德国,而且不能使用其他的高级功能)。两年前,中国研发团队与美国核心开发团队从最底层的工作开始,逐个分析问题所在,一起开发了Windows 7里的核心代码,支持中国数字电视,与国内主流电视卡厂家合作推出有微软徽标认证的标准驱动,解决了在Windows Vista上看数字电视存在的问题。
    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中国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对于三屏一云的阐释则更加直接:“Windows 7不仅仅是普通的Windows,Windows对微软很重要,鲍尔默也说,Windows是微软的氧气,我们的战略很多方面都是与Windows密切相关的。没有Windows这个平台,别的部门就很难发展、生存。Windows 7里面也体现了微软以后产业发展的理念方向和趋势,包括云端这个重要平台——不仅支持笔记本电脑、桌面电脑,还支持上网本和其他智能产品。另一方面,它还有更强的云计算的功能,包括和互联网的无缝连接,包括IE8的推出、与3G网络的无缝连接。”
    中国的微软
    作为微软在中国发布Windows 7活动的一部分,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中国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同日(10月23日)在杭州签售卖出了中国第一套Windows 7系统。
    “我们在微软中国的研发团队已经有3000多名世界顶尖科学家和工程师。在Windows 7中也注入了很多中国的DNA和中国元素,一方面我们在中国的工程师对全球Windows 7产品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另一方面全球的工程师对Windows 7开发出了很多面向中国用户的功能,所以体现出了中国制造惠及全球,以及全球智慧服务中国的理念。”张亚勤说。
    中国在微软全球战略中越来越重要,中国不仅是微软一个巨大的市场,更成为一个创新研发中心。
    在梁念坚时代,微软中国正在卓有成效的转变自己在中国的形象。
    微软的姿态在逐渐转变。对待个人消费者用户方面:微软开始懂得“倾听”,并渐渐走到“台前”,微软正在努力改变在个人用户心中的形象——服务者,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垄断者。在对企业用户方面,微软继续维持其“幕后”形象,作为平台支撑着整个生态系统。
    处在北京的微软亚洲研究院也正在重新塑造微软的未来,无论是对现有产品的贡献还是在互联网上的布局。现在已经或者未来即将应用到微软核心产品里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地诞生于北京知春路的西格玛大楼。这些包括在线服务、娱乐及用户体验等领域的研究突破,将会为微软未来的多元化转型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2009年9月25日,也是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服务器与开发工具事业部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年度峰会最后一天,作为微软的五大业务部门之一——服务器与开发工具事业部,正在将创新的任务向中国团队倾斜。
    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服务器与开发工具事业部的顾问委员会主席、微软技术院士Dave Campbell每一次到中国,都有不同的感慨:“就我的了解而言,有些跨国企业也在中国设有研发中心,但他们参与的并不一定是核心的开发工作,可能只是做一些维护,甚至工程师们也接触不到产品的源代码。而我们对这个团队的承诺是,中国工程师们都可以接触到最核心的开发项目、最重要的产品研发。”
    今年的上海之行,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服务器与开发工具事业部的中国工程师们再次给他带来了惊喜。中国团队在微软最新产品(包括Windows 7、Windows Server 2008 R2、SQL Server、Visual Studio等)中承担起了许多核心开发任务。“我们希望为中国工程师提供最好的挑战自我的机会,参与到微软最重要产品的开发工作中,这对他们的职业发展来说是非常好的机会和体验,对微软而言,也因此可以吸引到全球顶尖的工程师为数以亿计的客户打造全球性产品,所以这是一个多赢的结果。”
    微软服务器与开发工具事业部15年前刚刚起步,到了微软2009财年,该部门业务规模已经达到140亿美元,是微软五大业务部门中唯一一个在主营业务收入和经营利润上均有增长的部门。其中,整个业务取得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微软一直在尝试和执行分布式研发,在西雅图、美国其他地方和多个国家建立了产品开发团队。
    Dave表示,如果用软件的术语来描述的话,过去四年半的时间里,是服务器与开发工具事业部中国团队的第一版本,未来三至五年微软要把它开发成第二版本——也就是说如何不断发展组织,不断的壮大它的能力、达到新高度,需要哪些流程,需要克服哪些障碍。“我们目前已经取得了很多的成绩,包括招到了很大一批优秀的人才,总部定期会排有经验的工程师来中国带领年轻的工程师们更快成长。而我们在这里的工作,也在直接为全球产品做出贡献。”
    巨人归来?
    盖茨的私人住所已经成了旅游景点,上个世纪人们对于盖茨和微软的狂热膜拜现在正在归于平静。微软正在从领袖的领导力过渡到一种文化,过渡期的微软从何处寻找新的支撑和方向?
    在被互联网逐渐抹平的世界里,微软过去的步调:诱导—观望—调研—突击—超越的步伐可能会调整节奏——比如通过收购、捆绑销售等形式来迅速拓展业务。所幸微软并不是个顽固的公司,它学习能力强,且可以接受改变、乐于接受改变——只要是在Windows航线上,并且对Windows有利。
    与那些支持开放路线和支持Linux的公司相比,从业绩上看,微软的付出和回报似乎显得有些“不划算”,微软也在不断探索在既定体系下新的利润增长点。无论是上个世纪与网景的浏览器之战还是后来随着技术演进出现的各种机会,微软向来擅长后发先至。微软虽然不会是摇旗呐喊者,但往往会在市场机会成熟时选择赶超。
    尽管每年盈利丰厚,华尔街已经不再把微软看作一家成长型公司;尽管微软在互联网和移动领域耕耘已久,但它的步调似乎始终赶不上业界对它的期待。但是,这些都不影响微软成为一个伟大的技术型和市场型公司。微软从未停止过在技术上、市场上自我扬弃。今天,我们看到,擅长技术学习和市场追赶的微软,在互联网开放潮流的冲击下,仍然在坚守自己的信念,哪怕前方艰难险阻,也百折不回。

文章搜索

覆盖全国各省会城市及海外城市的网速测试
→选择要测试的地区
→选择目标测试点
>> 测试点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