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T文摘 -> 经营管理 -> 正文
苦等10年 创业板终于破茧

历经10载磨练,中国创业板即将化茧成蝶。
   2009年3月31日,中国证监会的一纸通知,预示着经历多次阵痛的中国创业板即将面世。而这,距离1998年提出创办创业板的设想,已经走过了10年。
   10年等待,熬白了多少人的发丝?10年等待,又让多少人受尽痛苦和煎熬?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在经历了世界证券史上最长久的等待之后,中国创业板终于回归。 
   30多年前创立的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在今天已打造出一批如微软、谷歌、英特尔等大名鼎鼎的高科技企业巨人;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国科斯达克市场也打造出像三星电子这样的公司,并带领韩国走出金融危机阴影。
   而在全球金融危机肆虐下的今天,中国创业板的即将问世,也能打造出一批这样的优秀企业,带给我们惊喜吗?在经济危机的寒冬里,创业板之花会在风雪中怒放吗?
第一章 创业板10年风雨路
  十年磨一剑。创业板终于在千呼万唤中走到台前,让处于经济危机寒冬里的人们看到了春天即将来临的希望。 
  2009年3月31日,中国证监会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办法》自5月1日起实施。这意味着筹备十年之久的创业板正式开启。这一刻,压抑了10年的激情终于喷薄而出。谁会想到,就在2008年12月在深圳召开的第七届中小企业融资论坛上,一位嘉宾一句“为了创业板,我一头黑发都快熬白了”的感叹,竟使与会者唏嘘动容。 
胎动 
  追溯历史,中国创业板市场的设立是从上个世纪末开始的。 
  1984年,国家科委组织了“新技术革命与我国的对策”课题研究,提出建立创业投资机制促进高新技术发展的建议。但可惜的是,创业板虽然成为大家讨论的热点,但只打雷,不下雨。 
  事实上,中国资本市场从出现的第一天起,就站在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前沿,不断推动中国经济体制和社会资源配置方式的变革。截至2008年底,沪深股市共有上市公司1875家,总市值达12.1万亿元,位列全球资本市场前列。 
  但成绩却掩盖不住尴尬:中国是在全球CDP前10名国家中,惟一没有设立创业板的国家。什么时候才有自己的“纳斯达克”?从1998年开始,建议中国设立创业板市场,就一直成为业界追寻的梦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中国风险投资之父”成思危。 
  1998年3月,他代表民建中央提交了《关于借鉴国外经验,尽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此提案是当年全国政协会议的“一号提案”,被认为开启了在中国设立创业板的征程。此后的8月初,时任中国证监会主席的周正庆在视察深交所时提出,要充分发挥证券市场的功能,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成生产力,促进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在证券市场上形成高科技板块。 
  得益于业界的呼声,深交所在1999年1月向中国证监会正式呈送《深圳证券交易所关于进行成长板市场的方案研究的立项报告》,并附送实施方案。很快,深交所得到回复,中国证监会首次明确提出,可以考虑在沪深证券交易所内设立高科技企业板块。此后,国务院在出台的《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的通知中指出,要培育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资本市场,适当时在现有的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专门设立高新技术企业板块。 
  事情很快有了眉目。1999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公司法》作出修改,即:高新技术企业可以按照国务院新颁布的标准在国内股票市场上市,同时通过了一个拟建单独的高科技股票交易系统的决议。而深交所也作出回应,在2000年成立深交所高新技术板工作小组,并将筹建中的二板市场由科技板改称创业板。 
  2000年4月,刚履新不久的中国证监会主席周小川提出,对设立二板市场已作了充分的准备,一旦立法和技术条件成熟,我国将尽快成立二板市场。 
  至此,中国创业板完成了它的第一次胎动。 
受挫 
  创业板即将推出的消息一出,立即在资本市场上引来多方关注。 
  据《IT时代周刊》记者获悉,在第一轮创业板热潮兴起之时,深圳、北京、上海的资本圈里,几乎无人不谈参股创业企业,更有不少人匆忙成立创投公司,高价争抢高科技项目,以期能从创业板的设立中分一杯羹。 
  一个颇能说明当时狂热的事例是,在1999年10月深圳召开的首届高交会开幕式上,因市场传言中央领导将到会宣布创业板开闸,结果台下坐满了各路风投和创投精英,场面很壮观。 
  种种不正常的情况,被有着中国“风投之父”的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看在眼里。坐在记者面前,他回忆当时的情况说:“开设创业板呼声最高的时候,我到一些地方搞调研,看到‘虚火’真不小。由于担心将不成熟的企业匆忙推上市,从而把风投应承担的风险转移给公众,我就给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写了一封信,要求先推科技板,不要匆忙开创业板。” 
  也许是中国推出创业板的时运不济。2000年上半年,当国内呼声最强烈的时候,全球资本市场出现了震荡,给尚未面世的创业板兜头浇了一盆冷水。当时,美国纳斯达克指数开始暴跌,从5132.52点一泻千里,直跌到1900点,缩水超过60%,投资者数千亿美元化为泡影。此后,全球创业板市场也随之应声下跌,韩国、德国等创业板市场也快速恶化。 
  在接下来的2001年,国内A股市场陷入令人“谈股色变”的局面。当时,接连发生的中科系及庄家吕梁、猴王掏空上市公司案和三联重组等一个接一个的造假黑幕被媒体曝光,令投资者信心大失,股市一路急挫。 
  这种过山车式的震荡使国内尝试创业板的人们不禁心有余悸,也促使政府谨慎思考此时推出创业板究竟是否合乎时宜,这使炙手可热的创业板立马冷却下来。 
  事情至此,创业板终于被叫停。2001年11月6日,正在文莱出席东盟高峰会的朱镕基总理公开表示,把主板整顿好之后,才能推出创业板;贸然开二板市场,担心会重复主板市场的一些错误和弱点。 
  热潮倾刻间烟消云散,创业板终于归于平静。2002年10月,朱镕基总理还就创业板一事作出解释:“关于创业板,当初急了一些,乐观了一些,后来发现条件不成熟,这事就摆在心上了。”但这已是后话了。 
梦圆 
  创业板的停摆,使得国内大量优秀创新型企业不得不选择海外上市。 
  据《IT时代周刊》记者了解,新浪、搜狐、百度、盛大、分众传媒、携程、如家、无锡尚德、新东方、阿里巴巴等200多家企业,纷纷选择在海外上市。优质资产增值不能与国人同享,不但让国内投资者扼腕痛惜,也促使政府重启创业板计划。 
  2003年两会期间,广东省副省长宋海牵头提交《关于尽快推进创业板市场的议案》。2003年8月,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成思危提出,上交所的目标可定位为类似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主板市场;深交所的发展模式则可参考纳斯达克模式,建立一个多层次的市场体系,既积极,又慎重地推进。 
  于是,中小企业板应运而起。2004年5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复深交所设立中小企业板市场,标志着分步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而在当年5月27日,中小企业板正式在深圳启动。 
  据了解,截至2008年底,中小企业板IPO累计筹资额达1005亿元。2008年,共有71家公司在中小企业板进行IPO融资,融资额为300.84亿元。而经过近5年的发展,中小企业板已从最初的8家扩张到273家。中小企业板虽然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但仍不能满足大量科技型中小企业嗷嗷待哺的融资需求。 
  对此,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介绍说,作为分步实施创业板市场的第一步,中小企业板在监管创新、诚信建设、规范运作、信息披露等各个方面积累经验,为创业板市场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显然,推出创业板的时机已经成熟。 
  2007年8月,国务院批复了以创业板市场为重点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方案。尘封近7年的创业板建设终于浮出水面。2008年3月22日,证监会对外公布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的征求意见稿,吹响了创业板的“集结号”。 
  但好事多磨。在2008年中,汶川特大地震、金融海啸等重大事件的发生,迫使创业板的推进再一次停顿,但创业板的机遇并没有丧失。这一次,终于没有让人等待太久。 
  2009年3月31日,随着证监会的一纸通知,创业板在众人的十年期盼中即将面世。 
第二章 经济危机与创业板
  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创业板,能成为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的救世主吗? 
  事实上,业界呼吁国家早日设立创业板,均希望通过此举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从而进一步加快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但在如今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冲击下,此时出台创业板,能否真正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 
  而创业板的推出,是否又预示着中小企业即将度过寒冬,迎来明媚的春天呢? 
梦魇 
  天下第一难——筹资难,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最大梦魇。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今天,如何给中小企业补血更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我国,资本金在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只要符合要求,不存在融资渠道堵塞的问题,即可向银行融资,又可通过交易所上市融资。但资本金在5000万元以下的中小企业,不管经营状况多好,对国家和社会贡献多大,其融资却是“华山一条道”——只能向银行借款。要真正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必须弥补现有5000万资本金以下的企业不能上市融资的制度性缺陷。 
  特别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小企业更是陷入无法自拔的深渊中。“中小企业遭受的影响非常大。”美国康乃尔大学终身教授黄明面对记者的采访,显得忧心忡忡。“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小企业融资更难了,许多企业不得不压缩成本,裁员减产应付危机。” 
  这一现象在中关村得到真实的反映。“现在,中关村里的企业几乎都在谈论如何过冬。”中关村管委会主任戴卫透露,“中关村是我国高科技企业的集中地,除了联想是世界500强企业(排名499位)之外,其余1万多家都是中小企业。因此,中关村的企业最不希望资本市场继续冬眠。” 
  融资渠道单一,极大地限制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而事实上,在过去的30年里,以民营为主的中小企业已经支撑起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据了解,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为社会贡献了60%的GDP,上缴税收约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占外贸出口的62%,并提供了75%的新增就业机会…… 
  从这一组数据不难发现,发展中小企业是提升国力的最佳途径。事实上,中小企业也是各国政府的主要扶植对象。但在中国,中小企业却得不到包括资本市场在内的金融资源的有力支持。这一局面如不改变,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中国很可能历史性地失去追赶、超越的机会。 
  “中小企业融资难已经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它已经触及中国经济体制转轨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许多根本性问题,有必要完善直接融资体系,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条件。”首任中国证监会主席、资本市场研究会主席刘鸿儒告诉记者。 
良药 
  创业板的推出,不但能有效促进科技与资本的结合,更能够培育和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处于今日金融危机下的中国企业来说,不能不说是一剂救市良药。因为海外创业板的成功,不但给了市场信心,更提供了丰富的运作经验。 
  1971年,美国纳斯达克成立,成为创业板踏上资本市场的标志。现在,经过30多年的发展,纳斯达克的交易规模已经超过了拥有200多年历史的纽约证交所。IBM、思科、微软、英特尔、苹果、戴尔……一批让世界为之侧目的高科技企业如雨后春笋登台亮相。可以说,没有纳斯达克,就不会有美国上世纪70年代高新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 
  《IT时代周刊》在调查中发现,到2008年底,海外共有47家创业板在运行,分布于五大洲三十余个国家(地区),上市公司总数约9000家。其中,美国纳斯达克、英国AIM、日本佳斯达克、韩国科斯达克、加拿大TSX-X等5家创业板市场的发展势头最猛,是全球最为成功的创业板市场。 
  据了解,从2002年到2007年,这5家市场的总市值由21959亿美元增长到44962亿美元,增长了105%。更不可思议的是,其市场的流动性和融资能力也大幅提升,有的甚至超过了主板市场,最有代表意义的例子是韩国科斯达克。到2007年底,韩国科斯达克已有1015家上市公司,总市值占本国GDP的10%以上,交易额超过了主板市场。 
  更重要的是,创业板的推出,不但能缓解中小企业目前的融资难题,更能让中国经济市场回暖,安度危机。 
  回望1997年,金融风暴席卷亚洲,遭遇重创的韩国通过设立科斯达克(创业板),不但从金融危机的泥潭中走了出来,而且实现了经济的成功转型。其中,韩国三星电子正是通过在创业板市场持续融资,经济规模成功超越日本索尼。而韩国最著名的网络游戏和搜索公司NHN成立于1999年,2002年在科斯达克上市,目前市值已超过100亿美元,业务遍及韩、日、美、中,成为风靡全球的世界10大网络企业之一。 
  美国纳斯达克、英国AIM市场、韩国科斯达克市场的成功,充分证明了资本市场对中小企业和创新企业的支持,也论证了它是缓解金融危机的一剂良药。 
福音 
  创业板的推出,是中小企业的福音,更是资本市场的兴奋剂。 
  事实上,创业板的搁浅对中国的创业投资形成了极大的制约。据深圳创业投资公会会长、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总裁陈玮介绍,中国的创业投资企业至去年底共有350多家,创业投资基金总规模只有59亿元。 
  据他介绍,在从事创业投资的几年里,他真切体会到创业投资在中国的四大困难——融资难、投资难、生存环境难、退出难。“其中最难的是退出,由于没有创业板,风险投资找不到退出渠道。创投生存与中小企业发展的矛盾、创投的阶段性使命与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深深地制约着中国创业投资的发展。” 
  事实的确如此。2008年12月在深圳召开的第七届中小企业融资论坛上,在创投界小有名气的深圳东方富海董事长陈玮就袒露心迹,直言对创业板已失去了信心。“再等10年,创业板可能也不会推出。”1999年进入创投领域的他,在听说国内要开设创业板后毅然回国。但没想到,一等就是10年。 
  而现在,创业板即将推出,解决了创投的后顾之忧。高特佳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高特佳”)执行合伙人黄煜介绍说,创业板对产业升级、行业转型、带动地方经济、带动国家经济,都有好处。在目前金融危机下,温总理一直在说信心比黄金重要,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创业板的推出对中国经济乃至恢复投资、消费的信心是非常重要的。 
  “创业板的推出将以‘四两拨千斤’的功效,迅速、有效地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长期从事创业板研究的深交所综合研究所的陈斌介绍说,创业板会产生乘数效应:一是直接乘数效应,它的推出使创业企业获得来自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和资产定价,从而带来融资乘数效应和财富乘数效应;二是间接乘数效应,它将使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细分行业龙头地位的中小企业获得经营发展的新机遇,从而带来很好的产业乘数效应和对国家创新经济体系建设的推动聚变效应。 
  中国政法大学法与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刘纪鹏表示,通过创业板融资,可以使民间资金与中小企业的发展相结合,有效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而中小企业才是化解就业压力的主要途径。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创业板的设想来自于10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而现在付诸实施却是在10年后史所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冥冥之中似乎隐含着某种历史的必然。不过,承载了诸多使命的创业板经过10年的孕育,已经到了含苞欲放的花期。 
  春天已经近了。 
第三章 谁是创业板的首批幸运儿
  美国纳斯达克的设立,成就了一批科技巨头如微软、英特尔等,中国创业板的设立,是否也能使一批名不见经传的中小高科技企业能像微软、英特尔在纳斯达克一样,迅速成长为顶尖的国际大公司? 
  创业板的推出,现已吸引了众多企业和风投的极大兴趣。《IT时代周刊》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已有300多家企业跃跃欲试,准备申请创业板。谁会成为首批幸运儿呢?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创业板IPO办法出台后,深交所办公室的电话就响个不停,副主任陈文权的电话更是几乎被打爆。 
  对于蜂拥而至的媒体采访,陈文权表示,证监会管理办法出台后,深交所将会陆续公布交易所规则、投资者教育等更为详细的办法,届时深交所会进行相应的政策披露。他透露,根据统计,全国已有500多家上板资源企业在排队,这些企业的质量整体水平远远超过了创业板IPO暂行办法中的财务指标要求。 
  作为筹备创业板上市的机构,深交所几乎介入了创业板运作的整个过程。在10年的等待中,深交所无论在技术层面还是制度层面,都已经万事俱备。 
  这么久的等待,让中国的产业完成了一次从量变到质变的蜕变和升华。在创业板筹办过程中,一批海外留学的精英也回归中国市场。据美国移民局的数据显示,仅在2000年中国创业板风头最盛的时候,就有15000人由美国回流到中国,成为各地高科技产业园里的中坚力量。更让人可喜的是,他们除了带回技术外,还有对“美国纳斯达克”模式的认同与了解,更把成熟的创业资本理念完整地带回中国。 
  而在等待过程中,中国的私募股权市场也得到了飞速发展。据AVCJ研究报告显示,2003年,私募股权基金对中国市场的投资额为16.7亿美元,而到2007年,投资增长到107.7亿美元。其中,创投更是由2003年的16亿美元增长为2007年的87.7亿美元。众多私募股权及创投机构的发展,为创业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10年等待中,中国资本市场的各项规章制度更是得到完善。据了解,2002年,中国股票的市值为3.8万亿元,而到2007年底,市值已达到32万亿元。在此期间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更是从根本上解决了朱镕基总理2002年提出的“主板市场的问题”。 
  今天回头再看,也许10年等待并不是一件坏事。在漫长的酝酿中,中国高新技术园区得到蓬勃发展,为今天创业板的推出提供了一个巨大的资源库。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共有50多个高新技术园区,其中3000多家企业年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符合创业板上市条件的企业资源众多。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姚刚表示,由于还有许多配套工作要做,创业板真正挂牌估计要到8月份。 
谁是首批幸运儿? 
  随着创业板开闸的临近,首批候选企业市场传闻中的热门公司也呼之欲出。 
  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登陆创业板的企业要符合以下条件:依法设立且持续经营3年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且持续增长;或者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30%。企业发行后的股本总额不少于3000万元。 
  据了解,符合上述条件的企业很多。但登陆创业板的公司主要以深圳和北京两地中小创新型企业为主。其中,深圳有18家企业入围,排名第一,北京则以12家紧随其后。各界普遍表示,无论名单如何变化,深圳企业有望占据重要席位。 
  据深圳市金融办副主任肖志家在中小企业投融资联盟相关会议上透露,深圳已有4家企业通过了创业板上市的申请。而成都高新区金融办副主任黄光耀则告诉记者,目前正力推高新区内11家企业通过创业板上市,“这些企业年销售额最少在3000万元,并且都是连年盈利,最低盈利也在500万元以上。” 
  谁将是创业板的第一批?《IT时代周刊》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创业板首批挂牌企业在10家左右,而市场传言,有望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有天涯在线、宝德网络游戏、北京碧水源等13家公司。 
  在传闻中的13家企业中,社区网站天涯在线是大热门之一,也是对创业板最有“诚意”的企业之一。据了解,天涯社区创办于1999年3月,拥有数百万忠实用户。2006年,天涯成功获得联想、清科、谷歌共同投资的第一轮融资,天涯在线总裁邢明决定在国内上市。 
  对于有关创业板的问题,天涯在线表示,“我们一直都在积极准备在适当的时间上市。对于天涯在线是否会在创业板上市,目前的计划中我们是这样准备的。” 
  除了天涯在线,曾荣获“2008年最具上市潜力企业30强”榜单,在中关村办公的互动在线(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互动在线”)也对创业板念念不忘。据了解,互动在线是一家专注于互联网创新应用的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全球最大的中文wiki(译为维客或维基)平台,互动在线还开发出全球第一款中文wiki系统,并打造出以UGC模式(用户创建内容)为特色的全球最大中文百科知识网站——互动百科。现在,互动百科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中文百科知识网站(截止到2009年4月,互动百科拥有100多万维客用户、300多万的词条、32.4亿文字),为全球中文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深度内容服务。目前,该公司已经获得IDG等国际顶级风险投资商的支持。互动在线CEO潘海东博士告诉《IT时代周刊》,创业板的开启对中国整体经济的促进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公司目前有意在创业板上市。 
  虽然创业板的启动调动了众多中小企业的上市热情,但要成为首批候选企业很困难。据了解,在创业板IPO暂行办法5月1日实施后,递交发审材料的创业板排队企业必须补充2009年第一季度财报数据。但是最后哪家企业被选上,还有一个原则,即选择的首批企业要体现出为什么创业板不同于中小板的特征。恐怕创业板的企业要有更多的科技含量和更强的成长爆发力。 
  “靓女先嫁”,在事情还没明晰之时,首家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是谁,仍需等待。 
不可忽略的风险 
  在经济危机下推出的创业板能否成功,也着实让人捏把汗。事实上,历数全球创业板市场,成功者也寥寥无几。业界有这样一种说法:创业板成功的只有一个半,纳斯达克算一个,韩国科斯达克算半个。由此可见,要成功运作一个创业板市场并非易事。 
  而即将推出的中国创业板,胜算有多大? 
  其实,监管部门很早就想到了这个问题。为了提高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质量,确保上市主体的总体健康性和成长性,监管部门首先设置了较高的准入门槛,杜绝了一些刻意标新立异、凭概念圈钱的“创业者”,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风险。 
  对此,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宋丽萍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提醒投资者,创业板风险大于主板,交易所将从制度安排上加强风险防范、防止首日爆炒、强化信息披露,保证创业板市场平稳运行。 
  据她介绍,由于创业企业的历史不长,经营的稳定性整体上低于主板公司,经营风险自然较大。投资者一定要认识到,创业板的投资风险是大于主板的。而且,因为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规模比较小,发行股数少,且公司经营不稳定,经营好的时候股价会暴涨,经营不好的时候股价就猛跌,创业板股票会因此面临股价大幅波动的风险。此外,创业板还将面临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诚信风险、技术创新不确定性带来的技术风险、中介机构服务水平不够高带来的风险等。 
  我国市场是以风险承受能力较差的中小散户为主体的投资者结构,所以需要设置一定的门槛,要求投资者对创业板的风险有一定的识别能力,有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否则投资者可能会遭受不必要的损失,也会加剧创业板的风险。据了解,目前投资者的准入门槛还在论证中。 
  但不管如何,经历10年风雨,10年成长,创业板终于要揭开面纱了。这对等待了10年的中国资本市场来说,也许是一个最好的结果。

文章搜索

覆盖全国各省会城市及海外城市的网速测试
→选择要测试的地区
→选择目标测试点
>> 测试点注册